2007第九屆台北電影節影片短評Part2
時間:2007/06/28–2007/07/02
片數:24部
撰文:小智
06月28日(四)
《肥皂》A Soap
要說製作手法近似於Dogma,似乎也不是那麼樣的Dogma,光是優美配樂以及黑白畫面,就知道已經犯規,本片丹麥籍女導演Pernille Fischer Christensen似乎也有意想要打破Dogma的十項鐵則。本片敘事手法十分創新,以「肥皂劇」的概念處理整部影片。演員演技靈活生動,另外狗狗表現十分搶眼,是個值得一看的作品。
《風中的秘密》The Secret In The Wind
敘事手法質樸內斂,不以甩炫技取勝,充分傳達了小朋友內心的憂傷,看完有些許淡淡的憂傷。另外拍攝技巧專業,絕對有在各大影展綻放光芒的潛力。唯一的缺點,是飾演媽媽的演員演技過於薄弱,只會驚聲尖叫。撇開以上缺點,本片值得一看。
《靜夜星空》A Starry silent Night
近似於Dogma風格的小成本短片,但在製作上十分粗糙,無怪乎是一天之內拍出來的作品。由於角色本身就已經不太真實了,於是使得演員表演過於刻意,另外台詞也十分莫名。唯一可以稱讚的,是劇本當中的衝突點寫得很好。
《靠近》So Close
氛圍營造十分成功,在影像聲音後製方面也可以看出其功力,比起導演的上一部作品《鬼印》,只有一點點的進步。導演似乎還是迷戀於黃綠色調,以及大聲駭人的音效,只可惜城市舞台的音響不是那樣好,我並沒有被這些音效嚇到。此外影片缺點是篇幅有點過長,後半有一大段的閃爍畫面,看得我眼睛十分不舒服,不得不把視線移開,但這閃爍畫面當中又牽涉重要劇情,所以讓我當下有些尷尬勉強地苦撐過去。
《埋伏》Ambush
十分莫名其妙的一部短片,搞不懂在幹什麼,看完一頭霧水。
《往事》Once Upon a Time
德萊葉大師的默片作品。從華麗的開頭,慢慢轉化為簡樸的結局,劇情也十分引人入勝。此外,無聲的城市舞台,手機震動聲、肚子咕嚕聲以及椅子吱吱聲倒是聽得一清二楚。
《丹麥短片》Danish Shorts
請見我2007/06/28所寫的:2007台北電影節《丹麥短片》短評。 (連結看影評)
06月29日(五)
《謀殺詠嘆調》Murder Melody
有著希區考克式的懸疑緊張感,但從現今角度來看,劇情有點老套。觀影時我並不緊張,但是坐在我身旁的女生超級入戲,不時緊張得踏腳以及用手嗚嘴發出驚嘆的喘氣聲,我倒是被她搞得很緊張。
《完美人類》The Perfect Human
十分難以想像是六零年代的作品,因為表現手法十分現代以及實驗。不帶情感的旁白、演員機械化的表演、充滿詩意的白色色調運用以及大量的特寫鏡頭,以冷調的手法解構出「人類」是怎麼樣一回事。篇幅精練,留給觀眾十足思考空間,我認為非常好看。
《吸血鬼》The Vampire
可能是年代久遠吧,影片畫質真的奇差無比(字卡除外),聲音也十分的悶。恐怖的畫質加上迷離的劇情,讓我有些精神不濟,逐漸也陷入迷離之中…
《火星之旅》A Trip to Mars
原以為是很無聊的科幻片,結果卻出乎意料地富有娛樂性。雖然以現代觀點來看本片是有些荒誕不經,過度英雄主義式的台詞也讓我有些反感。但撇開這些,光是演員劇場化般誇張的表演、飛行奇慢無比的太空船、荒謬的情節以及誇張的場面調度,就已經值回票價。另外片中也對現今醜陋的社會做了深刻的批判,或許住在純真有如桃花源般的世界才是人類所嚮往的吧。
《荒漠莎跡》The King Is Alive
本片為這次電影節策展單位十分推崇的作品,但看完後讓我覺得有些反感。劇中對人性有非常非常非常深刻的描繪,他們所排練的《李爾王》完全不是重點。隨著劇情的推展,劇情越來越沉重,讓人著實喘不過氣,心情也跟著越來越沉重。本片看完心情會不太舒服,不推薦給想要輕鬆看片的人觀賞。
06月30日(六)
《玻璃心》Pure Hearts
請見我2007/06/30所寫的:影痴的最高境界《玻璃心》Rene Hjerter。 (連結看影評)
《森林裡的男人》When A Man Falls in the Forest
由莎朗史東主演兼製片,在柏林影展時惡評不斷。我抱著倒是有多難看的心情去觀賞,果真非常之不好看。節奏緩慢,十分拖戲,看來莎嬸真的快變成票房毒藥的代名詞。
《只賣有機肉》The Green Butchers
請見我2007/07/04所寫的:門庭若市人肉販賣店《只賣有機肉》Grønne slagtere,De。 (連結看影評)
《捷克驚魂夜》One Night in City
由五段短篇所組成,充滿了色情、暴力、黑暗、荒謬以及天馬行空的狂想情節,雖然是動畫,但十分的成人,電影喜歡重口味電影的人一定喜愛。我個人頗為喜愛第二段故事,巧妙將動植物擬人化,十分可愛。唯獨放映時沒有字幕,有些需要翻譯的地方看不太懂。
7月01日(日)
《聖女貞德受難記》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
請見我2007/07/08所寫的:鏡頭美學極佳影史經典《聖女貞德受難記》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 (連結看影評)
《聽見天堂》Red Like the Sky
只能說義大利真的是寫實主義電影強國。不論是早期的《單車失竊記》,到1988年《新天堂樂園》與近期的《美麗人生》,都以感人的寫實劇情取勝。本片劇情感人勵志,童星演出生動,情感真摯。尤其我最喜愛其中配樂,十分好聽,十分推薦本片給各位觀賞。
《莫失莫忘》Love Conquers All
個人認為本片製作粗糙,甚至比台灣某些學生製作短片還糟糕,不僅劇情薄弱,而且很拖戲,也不知道這部片為什麼能得那麼多獎。另外有些名詞字幕沒有翻譯出來,讓人看得一頭霧水。
《戀人永遠》Lovers
可以說是Dogma前五片當中最為浪漫的一部,有著法式浪漫沉緩的步調。劇情主要都集中在戀人交往的各種狀態與瑣事,有點沉悶。但扮演戀人的男女主角演技傳神,相信正在戀愛的觀眾看了一定心有戚戚焉。缺點是到了影片後段太拘泥於兩人愛情的刻骨銘心,有拖戲之嫌。有趣的是,女主角其中一句台詞「我談戀愛不需要看對方身份證」讓我想到了最近熱門的楊宗緯事件,令觀眾當時都不禁莞爾。
7月02日(一)
《芭比的盛宴》Babette's Feast
劇情建立在信仰以及丹麥與法國的文化差異之中,並結合了慈悲與喜樂,蘊含著強大的生命感受。劇情溫馨,對白幽默風趣,尤其是人物反應十分逗趣,是部適合闔家觀賞的作品。另外,片中的食物感覺好好吃啊(笑)…
《葛楚》Gertrude
撥放時擺了個大烏龍,前幾分鐘都沒有聲音,於是又重新撥放一次。本片極少剪接,幾乎都是長拍鏡頭。此外演員表演十分風格化,不帶任何情緒。失焦的眼神接觸以及毫無抑揚頓挫的各說各話,都讓本片呈現出一種詭異的風格。另外本片場面調度極佳,德萊葉不愧為一代大師。
《我們一定贏》We Shall Overcome
全片第一個畫面拍得詩意十足,原以為會是個好的開始。但隨著劇情推動,越覺得這個畫面頗為多餘。另外劇情頗為陽春,越到後面越灑狗血,影片收尾甚至頗為粗糙草率。唯一值得稱讚的,就是男主角演技頗為自然,幫本片加了不少分數。
《色情寶貝》Baby
怎樣都感覺是部頗為沙文主義的電影,片中使用了大量蒙太奇以及手持運鏡手法,但我不喜歡本片的敘事手法,複雜且凌亂的多線敘事讓人感到劇情頗為沉悶。另外本片所展現的人際疏離,讓我看得真的很疏離。
- Jul 20 Fri 2007 00:00
[不負責影評]2007第九屆台北電影節影片短評Part2....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