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am 4
愛德格‧洪內史雷戈 Edgar HonetschlÄger
文∕小智
導演介紹
愛德格‧洪內史雷戈(Edgar HonetschlÄger),1963年出生於維也納,視覺藝術家與電影工作者,自幼經常旅行並分別於美國、英國、日本、義大利居住多年,目前居住在維也納與東京,指導東京COM institute以及the EDOKO institute Vienna。他的作品大多在強調個體性與文化差異,強調「多元性是必需」。
資料來源:http://www.npm.gov.tw/events/96events/installations/home/artist_2.html
導演作品
1997【Milk】
2000【L+R】
2002【Enduring Freedom】
2003【Mare e la torta, II】
2005【Chickenssuit】
資料來源:http://www.imdb.com/name/nm0917405/
作品評析
片名:《L+R》L+R
年代:2000
長度:79分鐘
評析:
「R」是片中西方男生所說的「Regular」。
「L」是由於片中日本女生的英文發音不清楚,於是把「Regular」發成了「Legular」。
「L」代表東方(女生),「R」代表西方(男生),「L+R」則把東西方(男女生)給融合了起來。
本片可以說是一部愛情故事,又可以算是一趟時空之旅。影片透過澳洲導演的眼光來看日本這城市,運用了電影畫面、新聞畫面、電視節目與人物訪談等元素,介紹了日本從過去到未來的歷史記憶,也見證了這大時代的興衰。影片中運用十分巧妙的隱喻,由開頭一段女子口述桃花源的故事,接到了一個長廊,一位日本女生一面由後往前走,一面從英文字母A唸到Z,象徵了日本想要全力由故步自封,成為一個理想化(西化)的國家;中間又透過日本女生與西洋男生的交錯式行走,象徵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等到影片結尾時,畫面又回到開頭的長廊,此時,女生不再是孤單一人,而有了男生的陪伴,兩人也同樣由遠走到進,象徵了東西文化的兼容並蓄,甚至更是向前進步,共同邁向美好未來。
導演在片中刻意安排了一位接受訪談的年輕日本女性,她反對以西方的角度來看待她所處的世界,對她來說,「當下」來具有意義。確實,空有美好理想是不切實際的,除了祈求未來更美好之外,我們還是得要把握現在,活在當下,這也是導演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意念。
隨著劇情發展,越到後半越有悲傷的質地,其中有兩段讓我印象深刻。有一段是水中的活魚,吃著已剩屍骨的同類,這畫面讓我十分震撼。的確,人類為了生存,在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吃人肉已經時有所聞。萬物之靈的人類都會這樣了,更何況是悠游在水中的魚類呢?讓人不禁感受到生存的悲哀。另一段是旅館老先生述說著他那來自西方房客的故事,也同樣使人心情沉重。
本片有說教般的敘事,企圖讓日本正視自己的文化。但我個人認為,本片除了說教之外,還有一定的「親日情結」存在,如果各位有仇日情緒,相信看完本片應該會十分不舒服。
片名:《公雞禮服》Chickenssuit
年代:2005
長度:7分鐘
評析:
十分有趣的作品。公雞Erni穿著了各式各樣的衣服,有編織,有國旗,也有泳裝,格外使人印象深刻。影片裡著小男孩追著公雞,從維也納的榮耀拱廊追到了金色大廳,最後公雞身著日本國旗衣服,背後則是維也納的青年合唱團唱著一首土耳其民謠,畫面十分有趣卻又感覺十分衝突,也可以看出導演想要表達出「自由」的意象,藉此暗示反對歐盟拒絕土耳其加入其中。
但真的是人要衣裝,「雞」也要衣裝嗎?服裝體現了人類的時尚消費,現在走在路上,相信到處都可以看到許多小狗小貓穿上衣服,似乎主人想要替寵物穿上衣服,來讓牠們受到「二度馴服」,順便滿足自身的審美慾望,這也是影片想要探討的人類價值觀以及對物質文化的追求。但比起小狗小貓,雞會下蛋,又可以宰殺食用,似乎更為有用。既然雞能對人類如此有用,那為什麼人類不也替雞群穿上衣服呢?這還真是個有趣的問題…
總結
從以上兩部作品可以看出導演愛用「隱喻」的手法,表達出「世界大同」的理想。作品反應了文化議題,導演手法看似輕鬆幽默,但更往內裡探討就越覺嚴肅。也讓觀眾在輕鬆愉悅的心情中,去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與差異。
備註
觀賞時間:2007/07/25(三)
觀賞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文會堂
- Jul 26 Thu 2007 00:00
[電影短評]發現彼此--國際電影裝置展--電影短片展Program 4....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