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rogram 5
瑪麗琳‧法爾絲基  Merilyn Fairskye
文∕小智

導演介紹
         瑪麗琳‧法爾絲基(Merilyn Fairskye),現居雪梨,在澳洲與海外廣泛地展出其作品;包括公共藝術至錄影裝置藝術,電影與攝影作品,目前於雪梨大學藝術學院教攝影媒體。瑪麗琳‧法爾絲基的影像作品已經大量地在國內及國際影展展出,也被企業與個人收藏。去年(2005)除了在雪梨當代美術館參加當代藝術展之外,還有陸續其它五個以上的展出。包括:國際鹿特丹影展、雪梨影展、國際電子藝術節、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澳洲國家美術館、雪梨博物館、雪梨當代美術館、墨爾本實驗媒體藝術節...等等。
資料來源:
http://www.npm.gov.tw/events/96events/installations/home/artist_6.html

影像創作作品
1994The Appointment
1995Plane Torque

         【After Image

1997Sleep

1998Flash

       Green Is Blue

2000Ship

         【Eye Contact

         【Chiaroscuro

2003Connected

2006Stati D’animo

資料來源:
http://www.fairskye.com/

作品評析
片名:《浮光》Plane Torque
年代:1995(節目簡介所寫的1998應該是錯誤?
長度:19分鐘
評析:透過三位主要角色:旅客、醫生與主管之間的各自回憶表述,搭配上三人身後的背景畫面,構成了全片的主體,乍看之下也像極了Discovery頻道節目…
旅客:都市的鳥瞰背景,搭配著飛機起降的聲音。
醫生:海岸的鳥瞰背景,搭配著昆蟲鳥類的聲音。
主管:群山的鳥瞰背景,搭配著風吹樹梢的聲音。
由於三位主角把他們的故事說得十分清楚,所以劇情十分好懂。三人彼此的共通點,就是不斷地回憶,不斷地說著自己的故事。劇情沒有什麼新意,但當中的影像裝置卻吸引了我的目光。透過背景與聲音,也反映出三人的內心,是頗富實驗性質的影像嘗試。

片名:《與世界連線》
Connected
年代:2003(節目簡介所寫的2000應該是錯誤?)
長度:25分鐘
評析:愛麗斯泉(Alice Springs)是澳洲最孤立的小鎮,但在1966年一個澳大利亞與美國簽訂的合約當中,決定在此設立基地,發展共同防禦性的全球衛星研究。從此,這個基地就無時無刻地同步與全球連線。也因此,這邊的居民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故事。原本我們根本就不會認識他們,但卻透過影片中的畫面與口白,又或是透過了這美澳之間的合約,我們開始看見他們、聽見他們。而這些人民,就如同那基地一般,從此與世界各地做了聯結。這對當地人民是福是禍?想一想其實也真是可怕。說到愛麗斯泉,最後岔題說個不相關的事,日本電影《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也是在愛麗斯泉附近拍的呀!

片名:《眼神》
Eye Contact
年代:2000
長度:8分鐘17
評析:眼睛是靈魂之窗,透過眼神的交流,可以傳遞彼此想要透露的訊息,但前提是眼睛必須要「睜開」才行。本片名為「眼神」,卻反其道而行,影片裡有如跑馬燈般的男女眾生相,他們唯一的共通點,都是「閉著」眼睛。他們看似睡著,或看似醒著,又或是介於兩者之間。畫面不停地翻轉與流動,「睜眼」的影片觀眾,看著「閉眼」的被拍攝者,彷彿中間隔了一道牆,產生出一種「疏離」卻又「相連」的感覺。


片名:《內心的國度》
Stati D'animo
年代:2006
長度:15分鐘 
評析:未來主義的繪畫風格,往往都是狂熱驕傲,企圖展現出有如疾馳生活般的「現代生活漩渦」。而未來主義畫家Umberto Boccioniy1911-12年創作出油畫《Stati D'animo》(見圖左),在這幅畫中,充滿了爆炸式的不安與焦慮感。本片創作者即以《Stati D'animo》這幅油畫出發,發展出一部以全球化觀點為主題的影片。透過現代化國際機場的側錄,分成「入境」、「過境」、「等待」、「出境」與「再見」五個主題,畫面中飛機起降與機場旅客不斷行走的模糊身影,進進出出,他們想要去什麼地方?他們為何如此匆忙?他們心中又是在想什麼?觀眾雖然不得而知,但這五個主題,不也正是呼應了現代資訊爆炸的社會嗎?現今人們行走的腳步越來越快,總是會偶爾迷失在空間、時間或是自己的思想漩渦當中,最後再對自己的過去說再見,以期待的心情迎接未來。本片不但表現出都市人類的不安與混亂,比較油畫畫作與本片劇照(見圖右),在影像上兩者甚至有了一定程度的契合。

總結
         從以上四部作品,可以看出創作者關心「人類」與「全球化」議題。作品時常運用「飛行」這類偏向未來主義的表現手法,傳達出人類在時代中的定位以及價值觀。人所在的「地方」可以是任何地方,也可以不是任何地方,端看我們要如何去定位這個「地方」。就像《內心的國度》裡面,那些旅客何嘗就不是我們自身呢?在庸庸碌碌之中,必須要為自己尋找一個人生出口,才是人類所追求的完美境地。

備註
觀賞時間:2007/07/23()
觀賞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文會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智 的頭像
    小智

    【小智的電‧癮‧強迫症】

    小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