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短評:《德國,蒼白的母親》《媽咪去洗頭》《熱舞夏日》《陽光七月天》

文∕小智


《德國,蒼白的母親》Germany, Pale Mother
         戰爭的遺毒,人心的質變,家庭的崩解,《德國,蒼白的母親》(Germany, Pale Mother)從女性角度出發,充滿導演賀瑪桑德斯布拉姆斯(Helma Sanders-Brahms)半自傳體的私密書寫,並將戰爭下的女性刻畫得絲絲入扣,既是堅強,卻也惆悵。

         這是一個很殘忍,很悲傷的故事。全片透過女兒,也可說是導演自身代言人的角度,惶恐見證戰爭如何扭曲父親的人性,並逐步摧毀母女二人所該有的世界。感覺像在講一個家庭的悲劇,實際卻是以小見大,透過這個家庭反映出德國當代歷史。即使戰爭結束,世界仍然無法和平,戰後的遺禍依舊如火如荼進行。

         片名饒富解讀性,祖國的外語「
Fatherland」,由「Father」及「Land」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充滿父權暗示與沙文氣息。不過導演反倒將「母親」比擬為「德國」,甚至還是「蒼白」的德國,充滿諷刺,亦充滿反戰主義與人道關懷。尤其全片最後一個場景,更將全片的悲劇性推至高峰,並且擲地有聲,予人無限低迴。
片長:123min
年代:
1979
日期:2009/07/02(
) 19:00
地點:新光影城三廳

評價:7.5
《媽咪去洗頭》Mommy Is at the Hairdresser's
         略顯哀傷的開頭配樂,迅速為全片定出基調。《媽咪去洗頭》(Mommy Is at the Hairdresser's)講述一個家庭的崩解,以及子女在其之下的成長及悲喜,某方面看來頗具「成長電影」調性,實際上卻看到更多「女性自主」與「女性主義」色彩。

         縱使影片調性略顯傷悲,但片中的女性卻絲毫不是弱者,反而充滿堅強、勇敢及主見
,完全扭轉所謂「男尊女卑」的封建觀念,並啟發女性的自主及自覺。好似再現挪威劇作家亨利易卜生(Henrik Ibsen, 1828-1906)的經典劇作《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當中女主角發現事實,憤而離家時的吉光片羽。小品式的劇情可謂雅俗共賞,只可惜導演賦予全片的「時代性」略顯不足,煞是可惜。
片長:97min
年代:
2008
日期:2009/07/02(
) 22:00
地點:新光影城二廳

評價:6.5
《熱舞夏日》Hot Summer
         在1968年東德的壓抑氣氛當中,突然出現一部充滿青春無敵與熱鬧音樂的《熱舞夏日》(Hot Summer),擺明就是要跟當年的好萊塢對尬,也真夠可以給當年的東德人逃避現實解解悶了。簡單來說,劇情就是「十男十女歌舞較勁」,充滿明顯的男女二元對立,以及男女關係的相互消長辯證,壁壘分明,當然劇情不免也會出現「雙男追女」的內鬨情節。

         通俗的劇情,令人輕鬆沒有壓力,加上太多當年的「芭樂老流行」,而讓本片達到奇妙「笑」果。此外,本片也不失為考據當代服裝造型、音樂風格等方面的好管道。
片長:91min
年代:
1968
日期:2009/07/05(
) 14:00
地點:中山堂

評價:6

《陽光七月天》In July
         綜觀土耳其裔德國籍導演法提阿金(Fatih Akin)的作品,不難窺見他對自我身份的認同、對故土的懷舊情結,以及對人物宿命般的巧合刻畫。作品人物往往都是從漢堡出發前往伊斯坦堡,並在其中出現許多人物命定式的安排,當然本片也不例外。

         全片承襲「公路電影」模式,觀眾可在片中看到導演獨特的影像表現手法、輕盈的浪漫愛情、詼諧又機智的台詞,甚至還有一種暈眩的迷幻感。不難看出導演對影像的掌握越趨嫺熟,更也看到導演及演員在片中玩得很瘋很開心。或許劇情走好萊塢愛情喜劇路線,但也因為討喜的角色,以及導演賦予的異國情調,感到不落俗套。
片長:100min
年代:
2000
日期:2009/07/08(
) 21:00
地點:新光影城三廳

評價:7.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