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rogram 3
愛拉‧萊德∕林宏璋  Ella RaidelHongJohn Lin
文∕小智

創作者介紹
 
愛拉‧萊德(左):
1970年出生,奧地利藝術家,自1995年以來獲得倫敦、紐約及澳洲的交換藝術計畫獎金。2004年獲得奧地利年輕藝術家獎。2006
年以來,陸續在鹿特丹影展發表作品、亞洲及台灣各裝置藝術展及女性影展發表作品。目前旅居台灣及奧地利兩地。

林宏璋(右):
台灣藉,紐約大學藝術人文博士,身兼藝術教育工作者、藝術家、評論者、表演者、獨立策展人。從一九九二年起迄今,累積豐厚的藝術創作與表演資歷。並擔任2007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他與愛拉‧萊德共同組成頻道A (channel A)
資料來源:
http://www.npm.gov.tw/events/96events/installations/home/artist_3.html

作品評析
片名:《家庭戰利品之一二》Family Trophies I+II
年代:1997-1998
長度:5分鐘
評析:就算沒有血緣關係,人們還是會互相分享彼此的照片來做為生活上的連結。全片有如一台大型的「回憶機器」,以快速有如跑馬燈的照片瀏覽,分享了在各地的彼此記憶,也串連起彼此的親情或友情。看著一張張照片快速流逝,也讓人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本片由兩段影片組成,其實整體架構都相同,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段為無聲,第二段加進了機器運動的聲音,但由於第二段太吵雜,反而失去了觀賞眾多照片的心情,個人偏愛第一段。


片名:《逝者如斯》
Fader
年代:2000
長度:10分鐘
析:關於拍攝技巧,簡介上所說的「漸進漸遠」,我倒覺得是「淡入淡出」,又或是「忽黑忽白」。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出都市生活的破碎片段,也增加了觀者一份期待的感覺。由於影片當中的建築物總是模糊不清,於是主觀與意象的空間形象,就變得十分曖昧不明。影片缺點是整體篇幅過長,看到最後會有點疲乏。


片名:《滄茫城市一景》
Hard Cut
年代:2001
長度:1分鐘
評析:影片由許多短片段組成,透過光線移動也訴說著時間變化。從約翰尼斯堡的清晨開始,人們相繼外出,逐漸忙碌,背景的吵雜聲正好表達了這城市的繁忙。但忙碌熱鬧的城市當中,建築物卻是異常冷靜地佇立在城市中間,形成了強烈且有趣的對比。



片名:《急救站》
Pharmacie Framerec
年代:2002
長度:5分鐘
評析:以不斷閃爍的霓虹燈,構成了影片的主要畫面,也像是構成了色彩繽紛的美麗夜晚。原本是救助病人的十字符號,閃著閃著,竟讓人感覺進到有如蝴蝶般吸引人的絢爛生活,身處於幻象之中而不自知。由於影片不停閃爍,看得我眼睛有些刺痛。



片名:《一分鐘裡的一天》
24 Hours in one Minute 
年代:2003-2007
長度:1分鐘?
評析:創作者用多年時間,將高雄、台北、上海、柏林、維也納、約翰尼斯堡等各個城市,以定時攝影的方式,將各個城市一天的片段畫面拍攝下來,再把每個片段畫面剪輯成屬於那城市的一分鐘影片。創作者藉此想要呈現出這些城市變遷的過程,有陰晴,有晨昏,展現出各個城市旺盛的生命力,也讓人感受到世界不斷在前進。另外,簡介明明說是一分鐘的影片,但觀賞時就根本不止一分鐘,真是擺了個烏龍。


片名:《台北浮光》
Taipei Scan
年代:2006
長度:3分鐘
評析:在各個不同的城市中,本土情懷與異國情調也已經曖昧得難以界定。影片就以充滿異國情調的台北建築平面廣告為主體,虛構出都市人民對於異國情調的追尋,又或是美好人生的追求。看著一棟棟建築的興建完工,也感受到台北想與大世界相互接軌的心情。



片名:《我的舅舅》
My Uncle Chen
林宏璋短片作品
長度:10分鐘
評析:19971220日,根據台灣媒體報導,來自台灣的陳恆明跟其他約一百五十人左右,到了美國德州達拉斯附近的嘉倫市(Garland,諧音像是God’s land)。陳恆明宣稱,1998325日,上帝的影像會出現在當地有線電視的18頻道,一直到331日,上帝會派飛碟接信徒昇天,當然這神蹟根本就不會發生。但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天堂之門教會就發生了三十九人為了等候上帝搭載飛碟拯救他們,搞到最後集體自殺。這個消息不但驚動台灣,後來還成為舉世皆知的宗教事件。

         本片創作者林宏璋,正是陳恆明的外甥。影片並不是創作者對自己舅舅的致敬,而是以「末世飛碟崇拜」為主題,將一個畫面分割為四個小畫面,分別播放著電影、紀錄片、新聞剪輯以及藝術表演。創作者以不一樣的觀點來探討他的舅舅,利用虛擬來創造超現實,使整部影片呈現半寫實半虛構狀態,既荒謬,又讓人感覺像是真的,更像是一部浩瀚的超現實人類學,不時讓人覺得諷刺無比,也增加了觀賞影片時的樂趣。想對本片更加了解的人,不仿參考一本名為《
2005年台灣視覺藝術年鑑》的書,裡面有一篇陳泰松先生所寫的《「舅舅」,讓人暗爽的政治寓言-談林宏璋的〈我的舅舅〉》,對本片做了不錯的評論。

總結
         可以看得出來,兩位創作者十分關心「全球化」議題,作品當中充滿了「城市對話」、「疏離∕歸屬」、「在地∕異國」與「空間∕想像」等議題。的確,台灣也和世界各地一樣,面臨了全球化過程中的種種問題,要如何使各個國家的視野更加開闊,國際對話的空間順利展開,都是全世界所要努力的重點。

備註
觀賞時間:2007/07/25()
觀賞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文會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