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短評:2010/11/17(三) - 2010/11/18(四)
文∕小智
《夢中見》Surviving Life

片長:105min
年代:2010
日期:2010/11/17(三) 19:00
地點:國賓影城@長春廣場
評價:7
《愛與痛的邊緣》Leap Year

今年坎城影展將鼓勵新銳導演的「金攝影機獎」,頒發給來自墨西哥的《愛與痛的邊緣》(Leap Year),對我來說似乎過譽了。作為導演麥可羅威(Michael Rowe)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且看他以極度寫實手法,聚焦一位女子一個月左右的生活與寂寥。從僅有一場室外戲的大賣場購物,再回歸到她家中的場景與生活,從煮菜、吃飯、工作、與親友通電話,偶爾還一面偷窺對面恩愛的情侶一面自慰,及至夜晚跟跑馬燈般來來去去的男人一夜溫存,作為她排遣寂寞的工具。所有場景幾乎都發生在女子家中的房間與客廳,而在有限的場景之中,導演其實對場面調度與攝影的掌握都有些生硬。通篇觀賞下來,畫面中就只出現這位女性,並又一直重複她百無聊賴的生活,試圖製造寫實氣氛。還好透過主角的一些生活細節,依舊可以從中看到她幽微的性格,像是善於編造謊言,跟親友謊稱自己似乎擁有很美好的人生,又或是她有意無意地封閉自己,跟外界的溝通管道僅限於可見的電話(或是不可見的網路),以及夜晚不知道從哪邊找來的陌生男子。
一開始之所以說本片不足以獲得金攝影機獎,原因就在於影片雖然從女性角度出發,試圖透析她的孤寂與疏離,貌似一部女性主義電影,然而看到中段之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這樣一回事,反而像是一部充斥父權氣息的沙文主義電影。縱使片中有多場激烈性愛場面,甚至還有SM、窒息性愛戲碼,看似玩很大,但女主角在片中完全像是男性洩慾的玩物或工具,就連身為他親人的弟弟,跟她見面也只是索求她的安慰,我無法看出裡頭有什麼女性自主意識(如果請別人把她殺了可以算的話),而連女主角想要死亡的日期,都選在他父親「罕見」的忌日(2/29),就算劇情沒有明示,但我也大膽解讀女子的父親可能在她十二歲時侵犯了她,讓她對父親存在一種不諒解,甚至是想藉由死亡來對父親進行報復的情緒。而片中一連串父權宰制的意象,縱使導演讓女主角在最後貌似獲得救贖與希望,但看在我眼中都像在亡羊補牢,讓我無法對這部電影產生一絲好感。
片長:94min
年代:2010
日期:2010/11/19(四)19:30
地點:新光影城
評價:4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