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電影節熱血日誌Day 8:10/26《飛踢吧!女孩》《蝙蝠俠:高譚騎士》(內含現場觀察)
文∕小智
現場觀察:高雄電影節日報No.2
千呼萬喚日盼夜盼,高雄電影節第二期日報,在活動的第十天終於出刊!如果您不知道第一期日報到底長成怎樣,請趕緊來點這邊!而且活動即將結束,我想日報應該就只會發到第二期了吧?!所以趕緊來跟各位分享第二期日報內容…
延續第一期時尚的暗紫色調,本期變成比較柔情軟調的粉紫色系,
不過我不太欣賞兩片白色的破格設計,感覺像是「貼上去」般地突兀。
將封面及封底攤開來看,並配合「流離失所的愛情絮語」封面故事,
且看那朵開始凋零的玫瑰,在一片柔軟浪漫之中,默默增添惆悵情感 …
12面三大張的日報內容,依舊非常原創多元,讓人看得目不暇給!
除了固有的電影評論之外,電影節期間有多位影人蒞臨台灣,
主辦單位也出動採訪小組去作專訪,日報可以看到專訪內容。
專訪文最後,也有每位影人的珍貴簽名留念。
因為錯過班機無法抵台的《西部牛仔太空歌舞劇》(Stingray Sam)導演,
也誠意十足寫信跟台灣觀眾致意,期望大家看完這部電影,都會非常喜歡!
感謝主辦單位,佛心刊登我的電影短評,
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現在日報上,真的十分開心!
電影時間Part 1:《飛踢吧!女孩》High Kick Girl!
打從影片開頭以直升機俯拍日本都市全景,就為《飛踢吧!女孩》(High Kick Girl!)這部動作片種下無可彌補的失敗種子。這是個以「空手道精神」為主題的故事,講述一位拳腳功夫了得的高校女生,師父卻不認同她的厲害,於是她到處去道場踢館,一心只想證明自己非常厲害。某次,她意外被暴力團體利用,搞到自己跟師父都身陷險境,而在劍拔弩張的危機當中,逐漸讓她領悟到空手道的真諦…。在俗套的劇情架構當中,幸好人物們的對打場面還算有點看頭,可說是動作扎實,拳拳到肉,但要如同節目手冊所說的「超華麗對打」,實在也太言過其實。
這是《少林少女》(Shaolin Girl)武術指導西冬彥(Fuyuhiko Nishi)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但卻宛如一部成績低下,像是快被學校退學的電影系學生作品。拙劣又鬆散的敘事方式,可謂毫無電影節奏可言。動作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付予觀眾「爽」的感覺,可惜這部電影只有「痛感」卻沒「爽感」。好似導演深怕觀眾沒看清楚人物的拳腳功夫,竟然毫不節制地一直使用「重複」及「慢動作」畫面,把整部電影搞得像是空手道競賽的實況轉播,選手被PK掉後還要慢動作重播精采動作?!雖說最後大決鬥的地方還算有點意思,但也無法挽救前面一盤散沙的事實。或許本片比較適合真正喜歡空手道的影迷來作觀賞,但就娛樂性來說,全片依舊未成氣候。
片長:81min
年代:2009
日期:2009/10/26(一) 17:30
地點:大遠百威秀影城
評價:2
電影時間Part 2:《蝙蝠俠:高譚騎士》Batman: Gotham Knight
就創作目的來說,《蝙蝠俠:高譚騎士》(Batman: Gotham Knight)是承接《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及《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的短篇動畫合輯。就電影形式來說,本片也如《駭客任務:立體動畫特輯》(The Animatrix)一樣,透過多段風格迥異的獨立動畫,講述每位導演心目中的蝙蝠俠,及真實生活中扮演蝙蝠俠的布魯斯韋恩形象。六部短篇,以懷舊的美式漫畫故事,巧妙融合日式動漫所特有的畫風,筆觸既剛硬又帶著溫柔。Studio 4°C及Madhouse就各佔兩部,其餘由Bee Train及Production I.G各自製作一部,四間公司都是日本動畫大廠,每部皆呈現獨特觀點,看來發行公司(美商華納兄弟)真的很喜歡搞這招,但受惠的依舊是每位喜歡動畫片的影迷。
整體看來,六段素質參差不齊,不過首段由Studio 4°C製作的<讓我說個故事給你聽>(Have I Got a Story For You),算是比較讓人滿意的段落。雖說該段充斥其公司出品的《惡童當街》(Tekkonkinkreet)形象,講述四個滑板少年分別與蝙蝠俠相遇的奇妙經歷,表現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蝙蝠俠的英雄形象,且那深入淺出的劇情,以及誠意十足的手繪畫風,在在都令人眼睛一亮。
第二段由Production I.G製作的<交火時刻>(Crossfire),描述兩位重案組警員,在一次任務中遭遇黑幫火拼,兩人在陷入危機之時,蝙蝠俠適時現身搭救的故事。整體看來四平八穩,沒有太多突出表現,不過第三段由Bee Train製作的<戰場試驗>(Field Test),才真正叫人無法接受。該段主要講述布魯斯韋恩試驗福克斯先生的新發明,不過影片卻顛覆大眾對布魯斯韋恩的健壯形象,將他塑造成一位眉清目秀,眼睛甚至閃閃發光的美少男,簡直讓觀眾像在閱讀少女漫畫,顛覆至極!
接下去的三段,故事也幾乎都在講蝙蝠俠的英勇救難,以及黑暗的孤獨面貌。由Madhouse製作的第四段<身在暗處>(In Darkness Dwells),以及由Studio 4°C製作的第五段<征服苦海>(Working Through Pain),整體看來也沒太大問題,但卻也沒太多震撼。直到最後一段由Madhouse製作的<死亡殺手>(Deadshot),總算把之前幾段的疲態給順勢拉了回來,精緻的畫風,搭配獨特設計的場景及對白,精采程度更與首段相互媲美。如果六段裡面只能挑選兩段來作觀賞,看第一及最後一段,確實足矣。
片長:76min
年代:2008
日期:2009/10/26(一) 19:20
地點:大遠百威秀影城
評價:6.5
今日後記:百密也會有一疏!
或許是配合日報「素人影評」活動的截止日期,活動結束隔一兩天就要出刊的第二期日報,也在這個單元發生明顯錯誤!各位注意到了嗎?「章魚哥」撰寫的《西部牛仔太空歌舞劇》短評,竟然誤植為「南方小豪」為《圖騰:我在這邊唱》(Totem: Song for Home)所撰寫的短評(汗) …。我不確定是否有人來幫日報校稿,但發生這個明顯的錯誤,對撰文者來說確實不太尊重,真不知道這位「章魚哥」,看到自己的文章登成別人的之後,會做何感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