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短評:
2008/01/07(- 2008/01/10()
文∕小智


《刺殺傑西》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

(本文內含部份劇情,請謹慎觀看)

         本片就像是一首浩瀚的長詩,以寫實
細膩的文字,建構出一個充滿哀傷,且深沉低迴的世界,彷彿光明就不存在一般。直白的片名,也預先透漏了最終的結局,少了故弄玄虛,反而更能讓人專注於劇情之中,再隨著情節推移,越看越是投入,而心理上所帶來的震撼,卻也是越來越益沉重。片中膽小卻懦的羅伯福特(凱西艾佛列克Casey Affleck飾演),從小就崇拜於傳奇盜匪傑西詹姆士(布萊德彼特Brad Pitt飾演)。身為傑西的左右手,羅伯與傑西更有著許多共通之處,而他也藉著觀察傑西,進而模仿傑西,想要成為傑西的另外一個「複製之身」。與其說這是小弟對大哥的崇敬之情,更可說這是凌駕於崇拜之上的「同性愛慕」之意。但羅伯這若有似無的同志情慾,卻因為看清傑西這號人物的真實面目,而開始逐漸變質,再加上自卑感作祟,於是在途中便流露出一股腐敗難聞的「因愛生恨」惡臭氣味,使得「刺殺傑西」的悲劇成為了理所當然。

         傑西遇刺身亡,全片照理來講可以因此完結,但影片卻又保留二十分鐘的時間,來講述羅伯於事後的淒涼處境。這看似拖戲的二十分鐘,著實可謂全片最為精采的二十分鐘,除了諷刺人情冷暖之外,更也諷刺了新聞媒體對人民的深層影響力。縱使羅伯完成刺殺目的,達成了他所追求的某種聲名權慾,但輿論的批評卻也因此壓得他喘不過氣,更讓他發現他一輩子都無法成為像傑西那樣的傳奇人物,以致於悽涼餘生,走向悲哀的結局。看到最後,一時洶湧而上的失落之情,令我在座位上沉默得不想言語,縱使影廳已經散場,也難以調適回舒坦情緒。原來,真正可悲的並不是誰被刺殺,而是人心的重量…

         縱
使全片有些冗長(跟英文片名一樣),且影片節奏緩慢,但因其精彩的故事情節,與極富詩意的鏡頭語言,以及演員們精湛的表演技巧,在在使本片存在著高度的可閱讀性,而飾演羅伯的凱西艾佛列克於片中的表現也讓人印象深刻,有時甚至還高過布萊德彼特(我認為布萊德彼特這次表現得過於匠氣)。不過話說回來,我倒覺得本片的「立場」有些詭異,影片到底是要「批判」這些人物?抑或只是單純「陳述」這些人物?「批判」與「陳述」的拉鋸在片中搖擺不定,也成為觀影時的另外一番解讀趣味風情。
片長:160min
年代:
2007
日期:2008/01/07(
)16:40
地點:信義威秀影城

評價:7.5

《恐怖拜訪》The Invasion

         英文片名「
The Invasion」,本該作「入侵」抑或「侵蝕」解釋,但這片名落入台灣片商手中,卻成為了無比莫名的《恐怖拜訪》,搭配上十足科幻的劇情簡介,於是讓觀眾一開始就預設立場,錯認本片會是部「恐怖」加「科幻」再加上「活屍」之類的精采電影。直到觀影之後,發現前面所述皆無一項符合,導致期待落空,則是必然之事了。

         《恐怖拜訪》
改編自傑克芬尼(Jack Finney)的經典科幻小說「人體內的寄生蟲(The Body Snatchers)」,而本片為該小說第三度搬上銀幕之作。小說之所以能三度搬上螢幕,完全歸功於它精彩且深厚的文本底蘊。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原因在於有情緒、有思考。但如果人類失去情感,成為一個「無情」的動物,而這些無情動物還反過來物以類聚,擴大成無情的世界,甚至自以為這才是人類最為完滿且美好的烏托邦世界,這才叫作人類真正的可悲。文本便是以這「現世界(未感染的美國)」與「新世界(已感染的美國)」兩造的相互辯證,暗喻出「個人化資本主義」,以及「集團化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兩邊的抗衡,以及對「正常」與「不正常」兩者的交相探討。

         回到電影本身,由於精采文本的加持,使本片不致流於難看之作。但是說穿了,電影發展一百多年,相似題材何其多,再加上這是小說第三度翻拍,於是,怎樣拍才會不落入俗套?怎樣拍才會有新意?總總難題確實考驗著導演的功力。而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
(Oliver Hirschbiegel)所選擇的方法,便是以「冷調」與「疏離」的方式,來糾結起觀者的懸念與緊張的氛圍,並非倚靠駭人的「視覺」或「聽覺」來嚇唬觀眾。影片前三分之二的鋪陳還算及格,但直到後面三分之一的收尾部分,則犯下驚悚片一貫「虎頭蛇尾」的弊病,讓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所飾演的心理醫生莫名成為霹靂無敵女打仔,不僅槍法神準,連飛車技術也一流,不禁讓人懷疑這是傳說中的「母性光輝」使然嗎?還是怎樣呢?而對於受到感染的人類,劇情也沒再多作更加深刻的後續描繪,種種疑點未獲得解決的結果,便是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不過不可否認,妮可基嫚在片中頗具水準的表演,確實替這部有點老梗的電影,增添了不少可看的光彩。
片長:99min
年代:
2007
日期:2008/01/08(
)19:00
地點:自家公寓視聽室

評價:6

《老娘說了算》Because I Said So
         這是部以「母愛」所發展出來的「愛情」小品,其中母女「亦親亦友」的關係讓人好生樂趣,也讓我於觀影時不時莞爾一笑,可謂是部「女性主導」的「女性主義」式電影。不過,以一齣愛情親情喜劇的格局而論,我不得不說,它的劇情真的有點俗套。沿用一貫好萊塢電影公式的結果,便是看到中間,就已經知道結局會如何發展,導致一切都在預料之內,反而少了一份驚喜。其中雖然存有溫馨感人層面,但卻又因為不時出現的黃色笑話與情愛場面,而沖淡了整部電影所應該要有的戲劇張力。

         於是對我而言,觀賞
黛安基頓(Diane Keaton)的表演,便成了觀影時最大的享受了。黛安基頓於本片的表現維持一定水準,但還是無法突破,無法讓人眼睛一亮。個人認為原因出在她對「劇本」的挑選上面。從《愛你在心眼難開》(Something's Gotta Give)的編劇母親,到《婆家就是你家》(The Family Stone)的鴨霸母親,再到本片的機靈母親,接演一貫「母親」角色,且角色質感都有些雷同的黛安基頓,戲路因此被限制住無法突破,導致看不到演員的多種面向與野心,也讓人不禁懷疑她是不是太過安逸於在一個小圈子裡面,無法破繭而出?反觀她的後輩,同樣也演了許多部電影的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則是不斷嘗試新角色,挑戰自己的演技。兩造的比較,並非是我過度偏袒梅莉史翠普,而是因為兩位演員的年紀相仿,出道時間也沒相隔太久,於是我便以我最直接的想法而論。不過,我還是會繼續期待黛安基頓的新作品,畢竟她與梅莉史翠普一樣,都可被稱作「戲精」一枚。
片長:102min
年代:
2007
日期:2008/01/10(
)19:30
地點:自家公寓視聽室

評價: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