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短評:2010/01/18(一) - 2010/01/27(二)
文∕小智
《打不倒的勇者》Invictus

原文片名《Invictus》取自西班牙文,意為「不敗」。這同時也是英國詩人威廉亨利(William Ernest Henley)於1875年所寫的一首詩,透過文情並茂的詩句,鼓舞當時正入獄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也激勵那位爭奪世界盃的橄欖球隊隊長。兩位不同年齡與地位的男人,其實都是所謂的「領導人」,一位領導國家,另位領導球隊;政治是種競爭,球賽更是競爭;一方勞心,一方勞力,但只要相信自己,不斷前進,終將戰勝挫折,迎向勝利。「不敗」的意義就在此處,透過一場橄欖球賽事,反映出曼德拉的治國理念與人生哲學,而勝利的終將不只是球賽,更是一場人性與心靈的全面勝利。不過本片並非單純談論體育與政治,更多是在反映人心,講述如何透過寬容的心態,去消弭種族之間的仇恨與對立,或許有點說教意味,卻不令人心生厭倦,反而增加劇情的廣度與深度,亦替全片添加深刻的情感價值。
不可否認,伊斯威特就是有能力以一貫的人道關懷,一貫的平淡視角,不疾不徐地讓觀眾熱淚盈眶,亂感動一把,像我觀賞的那個場次,就不斷聽到感動的鼻息與抽面紙的聲音,可見本片是被觀眾所喜愛的,並也透過影像成功對曼德拉作出致敬。不過事後冷靜想想,本片也並非全然性地完美,反而有那麼一部分缺陷,像是導演刻意在幾個段落,用配樂及慢拍來煽動觀眾情緒,有陷入運動電影煽情窠臼之弊;而幾位配角面對種族立場時的心境與轉折,從抗拒到接受,其層次也處理得不夠漂亮;甚至我也覺得結尾收得有些倉促,導致餘韻感不夠多,以上都是我對本片的吹毛求疵之處。不過伊斯威特今年都已經八十歲了,還能老當益壯,不斷力行電影創作,也真可謂現實生活當中,另一位「打不倒的勇者」了吧。
片長:134min
年代:2009
日期:2010/01/18(一)18:00
地點:國賓影城@微風廣場
評價:7
《帕納大師的魔幻冒險》The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

最新作品《帕納大師的魔幻冒險》(The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同樣給予我這般感覺,繽紛飽滿到幾近溢出的色調,猶如重現提姆波頓《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的迷幻情境,很前衛、特效做得很棒、無可預期的劇情走向也充分展現導演創意。劇情透過兩位暗喻著上帝與撒旦人物的賭注,展現人們在面臨各種欲望及誘惑時的抉擇,其中沒有批判,只有陳述,且當不同人物進入魔境之中,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異想世界,以此展現導演驚人且天馬行空的想像創意。或許每當導演導到魔鏡段落時,又開始嗑藥了也說不定,但這些段落確實十分美好,讓人想身歷其境藉以逃避現實。不過我還是必須回歸劇情層面去小小說嘴,我覺得故事有些故弄玄虛,並存在太多可有可無,刪掉也不會影響情節的段落,以致兩個多小時的片長,則顯得有些冗長。或許泰利吉蘭是個擅於經營畫面的導演,但卻不是個會安份說故事的導演。所以觀眾們對本片的期望,是想要看畫面?還是要看劇情?就任由大家自行決定,但本片兩極化的評價,似乎是自然可期。
片長:122min
年代:2009
日期:2010/01/21(四)19:00
地點:信義威秀影城(特映)
評價:5.5
《墮落與智慧》Filth and Wisdom

墮落是什麼?智慧又是什麼?面對這個形而上課題,每個人心中各有不同解讀。在流行天后瑪丹娜(Madonna)的導演處女作《墮落與智慧》(Filth and Wisdom)當中,她所提出的獨特解讀,便是「通往智慧的終點,必然經過墮落的道路。」看似對立的兩造,往往一個轉念就可以模糊界定。墮落反而成為一種手段,好似您我都曾在墮落之中掙扎求生。墮落不一定會讓人遁入地獄,反而可以直接上達天堂。如此肯定且非黑即白的論點,體現出瑪丹娜的自信,以及對週遭生活的細膩審視。身為瑪丹娜忠實粉絲的我,也十分肯定本片暗渡了她未成名前的部份人生,而她現在所得到的一切,不論是名氣、利益還是愛情,也絕對都是墮落與智慧混合而成的結晶。
全片有三位主角,每位都擁有偉大夢想,卻又不得已而為五斗米折腰,像是SM扮裝皇后想做搖滾歌手,鋼管舞女想成為優秀的芭蕾舞者,藥局店員想去非洲幫助飢童。以這三人的最終目標,回歸瑪丹娜的現實人生,不也是如出一轍?想當初她為了成為一名舞者,不顧父親反對跑去紐約打拼,付不起房租還得靠當廉價模特兒糊口。接著誤打誤撞參加樂團而獲得唱片合約,開啟了她的歌唱生涯,亦步亦趨、引領潮流直到目前成就,也才能夠發揮善心收養非洲貧童。真可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墮落與智慧就是她邁向成功的價值觀,而這部電影更可謂一部涵蓋說教意味,卻也鼓勵人們積極向上的勵志片。
雖說勵志是影片的目的之一,但永遠走在時代尖端的瑪丹娜,怎會循規蹈舉導出一部保守的敘事電影呢?於是她運用獨特美學,讓整部電影充斥不安於室的頹廢氣息,同時也並置一股隨性所至的英倫風情。畫面質感是粗糙的,敘事則充滿大量跳躍思緒,以及突如其來的斷裂,感覺很意識流,觀眾也很難中肯表述影片到底想說些什麼。總之全片就是十分怪異,卻又有種無以名狀的魅力,值得喜愛另類電影的觀眾一窺其中奧秘。
當然,音樂也是構成全片的重要主因。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場鋼管舞廳段落,背景音樂原本播放瑪丹娜帶有情慾色彩的<Erotica>,但因為其中一位主角現身,讓DJ迅速把歌切掉,換成了布蘭妮(Britney Spears)的成名曲<Baby One More Time>。兩首不同風格的歌曲,在兩位歌手身上都具備重要意義,而片中這個再簡單不過的「換歌」動作,似乎也默默表達一種「傳承」之意:瑪丹娜不在乎別人切她的歌,她在乎的是提攜後進,而這位後進就是她視如己出、情同姐妹的布蘭妮。或許瑪丹娜也透過本片告訴世人,即便布蘭妮目前再度陷入墮落,但假以時日必將重獲智慧。畢竟按照電影的思緒,如果沒有歷經黑暗,哪裡能夠重獲光明呢?
片長:81min
年代:2008
日期:2010/01/26(二)19:20
地點:長春戲院(特映)
評價:6.5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