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短評:
2008/11/16()

文∕小智


A趴補修學分》Private Lessons
(本文內含部分劇情,請謹慎觀看)

         影片透過俊美男孩喬納斯
(Jonas Bloquet飾演)於仲夏時期的一段經歷,表現出青春期男孩面對成長時的迷惘與恐懼,以及面對性愛時的焦慮及追尋,並帶有些許「同志啟蒙的自我探索成份。閱讀影展手冊,原本以為全片似乎香豔刺激,得以讓我回到多年前觀賞《巴黎初體驗》(Dreamers)時的震撼感動。不過觀影當下,才深感性愛場面十分含蓄,反倒是檯面下對「性愛」的隱喻,才是整部電影真正的有趣之處…

         片頭的黑畫面,伴隨些許規律的運動喘息,觀眾看到香汗淋漓的喬納斯,正倚靠打球發洩自己過剩的精力。此時,打球時的碰撞、汗水與呼吸,竟猶如男女在打砲時的交媾、汗水與喘息。而多場「餐桌論性」戲碼,也呼應告子那句「食色性也」名言,讓「進食」與「情色」之間產生微妙的相連。此外,就更不用說片中男女,他
()們在湖中戲水的場面了,水的「溼潤」及「淫慾」意象於焉呼之而出。

         影片確實在許多地方勾起觀眾們的意淫神經,不過卻又因為沉緩的步調,於是拖垮了全片節奏,讓影片從中段之後變得拖沓,甚至還犯下角色交待不清,甚至劇情虎頭蛇尾等等弊病,使得全片
元氣盡失,讓我看得有些不耐

長:
105m
in
年代:
2008
日期:2008/11/16(
) 14:20
地點:新光影城3

評價:5
《魔幻時刻》The Magic Hour
  雖然三谷幸喜(Koki Mitani)電影作品不多,不過每當他有新片上映,總是會以閃亮的明星陣容,以及搞笑的詼諧逗趣,帶給觀眾們不一樣的驚喜。這次導演選擇向所有電影工作者致敬,炮制出一部猶如《喜劇之王》(King of Comedy)般的人生悲喜劇,透過「戲中戲」的後設劇情,傳遞出小人物面對夢想時的執著及追尋,並在嘻笑怒罵之中,傳達出美妙的人生真諦。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電影之所以迷人,在於它透過光影投射,交織出人生的悲喜,呈現出生活的想像。一如片名《魔幻時刻》(The Magic Hour),表面上是指一天之中,當太陽西下直到天空完全變黑前的那一刻,不過代換到本片當中,更可說是觀眾們在觀影時分,情緒完全融入到劇情中的那段美好時刻。

  不得不讚嘆導演玩轉情節的犀利技巧,不僅
在精巧的佈局中鋪陳情節,更也在意外的轉折中剖析人性。看似惡搞Kuso,不過卻又依循合理邏輯來作敘事,使全片充斥機敏睿智的靈光與火花。對我來說,雖然我並沒有像導演所述可以「每三分鐘笑十次」,不過面對全片的華麗唯美、悲歡離合、酸甜苦辣、詼諧逗趣、謊言誤解、帥氣柔情、層層懸念、峰迴路轉、絕處逢生、感人溫馨…等等之類的形容詞,也都夠精彩刺激了!

  全片並瀰漫昭和時期的懷舊氣氛,更運用許多經典電影的轉場及表現方式,透過一位抑鬱不得志的熱血演員,來對全世界勇於追夢的人致敬。雖然
人的命運總是無法預測,也或許會在追尋夢想的時候跌跌撞撞,不過只要勇於面對,並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人生之中的魔幻時刻,絕對會有隨時出現的一天。而除了對勇於追夢的人致敬以外,在片中驚鴻一瞥的市川崑(Kon Ichikawa)導演,三谷幸喜也在片尾打出致敬字幕,更直接採用市川崑經典的「九十度直角」演員名單,表現出後輩對一代大師的孺慕之意。

  此外,優秀的電影,絕對是團隊合作下的產物,無法倚靠單打獨鬥完成。演員名單結束之後,緊接著還有一小段影像,呈現出工作人員搭設片中場景的快動作畫面。乍看像是無關緊要的幕後花絮,實則充滿三谷幸喜對這群無聲英雄們的尊敬,也因為他們的努力,才能讓觀眾迎接一次又一次的好電影。
而這一幕,也成就了全片另一個動人的魔幻時刻 
片長:136min
年代:
2008
日期:2008/11/16(
) 17:20
地點:日新威秀影城1

評價:8
《世界屬於我們》Were the World Mine
  「全世界就是一座大舞台。」將此概念對應到這部充滿光線,五彩繽紛的《世界屬於我們》(Were the World Mine),似乎更可將片名代換為「屬於我們的舞台世界」。全片便是從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著名劇作《仲夏夜之夢》(Midsummer Night's Dream)的劇情底蘊出發,透過別開生面的「劇中劇」及「歌舞劇」形式,以一群運動健兒搬演知名劇作的過程,來讓觀眾對「恐同」這個常在同志電影裡出現的議題,產生不同以往的全新視覺體驗,炮制出一個深具童話色彩的同志烏托邦世界。以其「超Gay」的情境氛圍,可說是完全瞄準同志族群的看片口味。非同志族群觀賞,極有可能產生啼笑皆非之感,也讓影片存在兩極化評價的疑慮。

  可從片中感受導演對古典戲劇的精微研究。一如莎翁在劇中
對現實、夢境、想像及人生百態的虛實辯證,本片同樣帶領觀眾從現實中走入仙境般的夢幻世界,緊接著再隨情節推展,又從夢境回到當下的真實世界。「森林」及「睡眠」的潛意識形象不斷出現,讓全片不僅戲中有戲,更是夢中有夢,除了歌頌愛情的自由意志,更也反對受到捆綁的束縛靈魂。

  不過要成功詮釋莎翁作品,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畢竟莎翁
劇作當中,總是充滿浪漫的情境,以及詩意的對白。即便導演試圖解構、建構、再詮釋出另一種華麗繽紛的「同志版」《仲夏夜之夢》,只可惜浪漫雖有,但卻失去了詩意的美感。不僅讓歌舞與劇情的銜接過於突兀,就連角色也顯得平面呆板;而那刻板的直截情緒,更失去莎翁作品裡對曖昧的朦朧美感,也讓最後歡喜收場的地方,相對變得俗套,甚是可惜。 
片長:96min
年代:
2008
日期:2008/11/16(
) 20:00
地點:新光影城1

評價: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智 的頭像
    小智

    【小智的電‧癮‧強迫症】

    小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