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短評:2007/11/27(二) - 2008/10/30(四)
文∕小智
《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

喜歡巴布狄倫(Bob Dylan)的人,得以藉著這部電影對他致敬;不認識巴布狄倫的人,得以藉著這部電影,試著認識這位被視為「傳奇」的音樂人物。導演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讓多位極出色演員,扮演各個不同的巴布狄倫,其中有小孩、有大人、有黑人、有明星、也有流亡者,但他們名字各異,其中就是沒有巴布狄倫。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被這些角色給困惑住,但隨著劇情推展,反而了解到導演所設定的遊戲規則:每個角色雖然都不是巴布狄倫,但他們卻都是巴布狄倫的一個角度、一個形象,又或是一個側面。影片運用多種敘事方式,例如多樣化的影像質地、虛構與傳記式的穿插、媒體視角的訪問與探討。儘管這樣做會讓整部電影的敘事頗為零星散亂,但以整體結構來說,卻是該有的都有了。只不過我還是稍稍覺得本片片長過長,讓這一整段航程太過龐大,以致於看到最後會有些許不耐之感。
既然描寫音樂人物,那「音樂」便是融合劇情一個十分重要的元素。雖然我並不熟黯巴布狄倫的音樂作品,但就觀影時的感覺來說,我真覺得音樂與劇情兩者的串連十分流暢且動聽,就算光聽片中音樂,也已然值回票價。
導演在片中與眾多優秀演員合作,而其中表現最讓人「驚嚇」的,莫過於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小姐了。導演讓一位女性演員來做男性扮演,縱使大膽,但結果卻是十分成功。我只能說,布蘭琪小姐啊,妳怎麼能這麼「T」,「T」到這麼渾然天成,「T」到根本就是巴布狄倫上身了吧(這是對演員的開玩笑稱讚,無關演技的好與壞)。
片長:135min
年代:2007
日期:2007/11/27(二) 19:00
地點:日新威秀影城(2007金馬影展)
評價:7.5
《女郎我最兔》The House Bunny

從《驚聲尖笑》(Scary Movie)時代開始,就十分喜愛安娜法芮絲(Anna Faris)她無厘頭的搞笑表演,縱使抬頭紋、魚尾紋、法令紋讓她在片中顯得有些蒼老,但卻也藏不住她豐滿惹火的好身材。她的角色或許在片中瘋瘋癲癲,但角色的內在轉變卻比其他任何一個人都還要來得精彩與強烈。這不僅反映在她一開始的愚昧,更也反映在她對自我的審視、發現,再昇華。同時她的角色也提點「女性自覺」的重要,試圖讓姊姊妹妹們擺脫虛偽的武裝,接納自己、愛上自己,活出更真實的自我。
生猛道地的字幕對白、粉色泡泡的少女情懷、無傷大雅的風趣表演,輔以一首首全美最夯的流行配樂,《女郎我最兔》無疑替那些缺乏自信的女孩注入一劑強心針,讓您在捧腹大笑之餘,也得到深度的自我啟發。內外兼具的影片思維,一如片中女性那內外兼修的美麗光彩。
片長:97min
年代:2008
日期:2008/10/30(四) 14:20
地點:國賓影城@微風廣場
評價:7
《光的畫家-聖誕小屋》The Christmas Cottage

劇情大致可分三條主線,一是年邁畫家葛倫(彼得奧圖Peter O'Toole飾演)對藝術與對他戀人的愛,二是年輕畫家金凱德(傑瑞帕達里基Jared Padalecki飾演)為小鎮繪製聖誕壁畫的過程,第三則是當地居民對自己小鎮的關愛。葛倫是金凱德的啟蒙老師,起初在閱讀葛倫這角色時,便讓我感覺他的睿智以及不凡,在經過持續閱讀之後,更驚覺本片其實就是金凱德他對恩師的感念與孺慕之情,而這角色存在的意義,也絕對凌駕在片中其他角色及段落之上。不僅替劇情增添血肉上的厚實,更也帶出片中「生命」與「記憶」這兩個源遠流長的題旨。
葛倫這角色,不僅代表了生命的消逝,更也代表了另一種希望的降生,縱使他的肉體承受磨難,但他對繪畫的熱情卻永難磨滅,試圖揮灑出他生命最後一道光彩;又或是說他的記憶越來越模糊,但他心中那位戀人,越是永難忘懷的回憶,再透過他顫抖的雙手,描繪出她殘存的身影。且看彼得奧圖他那充滿生命能量的演出,是如此地震撼人心,替全片增添無比光彩,更也見證老薑演員的精湛實力。
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幽默風趣的親切人物,輔以眾家演員生動活潑的表演方式,都令《光的畫家-聖誕小屋》充滿情緒上的渲染能量。以一種舉重若輕的方式,講述出人們對彼此的關愛,更講述對家鄉甚至是生命上的關懷。笑中帶淚,十分值得一看。
片長:96min
年代:2008
日期:2008/10/30(四)19:20
地點:長春戲院(特映)
評價:8.5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