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影片:《亂青春》《花吃了那女孩》《曾經,愛是唯一》《都柏林短片精選》
觀賞時間:2008/07/03(四)
短評撰寫:小智
《亂青春》Beautiful Crazy
一如片名,整部電影呈現「紊亂」與「迷離」的衝突質地。片名中的「亂」,已不再是形容詞,更是一種動詞的使用。青澀戀情、親情疏離、女同情誼,導演藉由本片,以細膩且獨到的視角來書寫少女那既私密,卻又殘酷的青春記事。全片所呈現的已不再是「故事」,而是一種「會意」,更是一種「情境」。輔以獨到的實驗敘事手法,大玩故事線破碎、重組與堆砌遊戲,讓影片不斷遊走倒敘插敘的現實與回憶之間,看似不合邏輯,但其中卻又存在合理的遊戲規律。尤其是那富有詩意且浪漫隨性的攝影方式,不僅營造極為強烈的畫面美學,更讓人重拾觀賞岩井俊二(Shunji Iwai)《青春電幻物語》(All About Lily Chou-Chou)時的震撼感受,予人深刻印象。
觀賞地點:新光影城三廳
電影評價:7(10)
《花吃了那女孩》Candy Rain
影片融合商業、音樂、流行與明星等多元素材,試圖藉由影像來書寫四段式愛情樣貌,傳達兩人「在一起」到底是快樂還是不快樂?抑或「不在一起」是快樂還是不快樂?影片立意雖然良善,但畢竟導演陳宏一(Chen Hung Yi)拍過太多MV與廣告,因而還是讓我感覺他無法放下「玩弄影像」的包袱。雖說比起導演之前幾部短片,本片賣弄影像的氣味已然減少許多,但作為「劇情長片」的規模,我依舊認為導演必須加強他的「說故事」能力。
四段短篇可以各自獨立,也可連結觀之,但以「包裹」來為四段故事作出關聯,實在讓我感覺牽強。又或是說,導演存在狡猾的小聰明,將「一部劇情長片」拆解為「四部劇情短片」,而讓觀眾在觀影之時,不至於會陷進一種情緒直到結尾。換句話說,如果真覺得某段很不好看,但那畢竟也是短篇,馬上就可以轉換另一種情緒去觀賞另一段故事。如此作法有好有壞,但也因為這樣,相對削弱了故事的力道,也讓角色的情感無法深刻,有種「想高潮卻又高潮不起來」的尷尬感覺。如果導演能專注且完整地呈現某段故事,甚至是讓這個故事獨立成篇,我想影片的表現應該會更加精采。
觀賞地點:新光影城三廳
電影評價:4(10)
《曾經,愛是唯一》Once
觀賞本片,不禁讓我想起《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與《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這兩部電影。影片十分貼近生活,就像您我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雖說劇情沒有大風大浪,甚至根本就像是沒有劇情,然而影片所流洩的浪漫情懷,卻是那樣地平淡舒緩,那樣地雲淡風輕,讓人徜徉其中,無比舒適。或許又可以說,本片不是用「看」的,而是用「聽」的。「音樂」無疑就是整部電影最重要的角色,藉著音樂、歌詞與畫面,您完全可以將本片當成「加長版MV」來體驗,感受片中男女那若有似無的情感曖昧。也因為整部電影是那樣地平淡,於是在平淡之中,更能夠讓人在小地方看見無比感動,於感動之下,也越覺愛情的浪漫甘甜。
觀賞地點:新光影城三廳
電影評價:8(10)
《都柏林短片精選》Dunlin Short Films
八部短片裡面,最得我心的作品是凱索華特斯(Cathal Watters)的《辣嬤春光》(Rolla Saor)。故事十分幽默風趣,但在搞笑之於,還是有其想要表達的觀點。藉由老夫老妻的相互「攝影」,一方面探索彼此的身體,另一方面更增進雙方已然失去的情趣,輔以兩位演員精采生動的調皮演技,越是觀賞到最後,也越是讓我對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到欣喜。
觀賞地點:新光影城一廳
電影評價: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