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短評:2009/11/02(一)
文∕小智
《小豬撲滿的願望》Treeless Mountain
延續前作《韓流北美》(In Between Days, 2006)的清淡寫實基調,導演金素英(So Yong Kim)在新作《小豬撲滿的願望》(Treeless Mountain)當中,試圖從兒時經歷出發,透過影像來找尋自身已然遺忘的記憶。以一種寫實、細膩、幾近紀錄片的敘事方式,講述一段難過又令人心碎的故事。
劇情十分簡單,描述六歲小女孩,她與母親、妹妹相依為命,某天母親決定離家出走,去找尋失聯已久的丈夫,而將姐妹兩人託付獨居釜山的大姑照顧。在母親離去之前,交給女孩一個小豬撲滿,並允諾把錢存滿之後就會回來。於是天真的姊妹,時時站在土坡上期待母親出現,不過當撲滿越來越重,女孩越是失去同年齡孩童的天真無邪,被迫提早面對這殘酷的現實世界。然而母親的承諾,最終能否兌現…?
全片沒有配樂,更無明顯高潮轉折,透過人物大量的特寫畫面,寧靜記錄姐妹兩人的生活互動。從影片氛圍來說,好似日本導演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那部《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Nobody knows)。英文片名「Treeless Mountain」,是導演對姐妹兩人的象徵隱喻,讓她們像浮萍一般漂泊,隨著生命的暗流將她們帶往未知境地。小女孩自然生動的表現非常亮眼,且不論主題選擇,或是主角敘事,導演都跟觀眾分享某個角度的觀點,讓觀眾有更寬廣的視野,來看自己所身處的世界。尤其結局那幕陽光明媚的畫面,讓結局只像一個停頓點,但意義與想像空間仍持續延展推演。既是美麗,又是輕淺。
片長:89min
年代:2008
日期:2009/04/13(一) 15:00
地點:台北電影節辦公室
評價:7
《眼淚》Tears
當人們呱呱墜地時會流淚,當人們遭遇挫折時會流淚,又或是激動時、受傷時、感動時也會流淚,甚至有人看《娘家》都會流淚,搞得整個國家似乎變得十分悲情,大家都哭在一起。惟獨電影《眼淚》(Tears)中的刑警老郭(蔡振南Chen-Nan Tsai飾演),他十多年來都不曾掉過眼淚,他就像是一位旁觀者,面對虛應故事的同儕,面對冷漠無情的城市,他冷眼觀察週遭,並選擇性地適時介入。他有一隻母狗陪伴他,他好像也挺享受這份孤獨,只因為一次辦案時的失誤,開啟了他這段贖罪之路…。
這並非一部「男兒有淚不輕彈」的電影,反而是一部以「贖罪」為主,「孤獨」為輔,進而透視現代人試圖逃脫生命現狀,並展現台灣草根風情的作品(看來拍攝地高雄已經成為草根的代名詞了)。開頭一場檢警刑求戲碼,以那劍拔弩張的情緒攪拌力道,就著實令人屏息,不知情者還以為張作驥(Chang Tso-Chi)導演又有新片,殊不知這卻是鄭文堂(Wen-Tang Cheng)導演的最新作品。畢竟要從過往《深海》(Blue Cha-Cha)或《夏天的尾巴》(Summer's Tail)之類雲淡風輕的電影風格,跳脫到如此沉重抑鬱的調性,還真的有點難以適應。但我寧願將本片視作鄭文堂導演的一次嘗試、一次摸索,在這轉型的陣痛期當中,作品雖然不到災難那樣誇張,卻也自然流露些許的不足。
不可否認,開場的刑求戲非常有看頭,不過等電影愈益發展,我越覺得影片的情緒、氣氛變得越來越有「強說愁」嫌疑。回顧我的看片經驗,我真的很害怕在電影裡看到哭戲。「哭」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不僅考驗演員能否真情流露,讓在座觀眾深受感動;更考驗導演能否適切拿捏電影節奏,於精密算計之中,在最對的時機讓角色落下淚來。只可惜整部電影有太多時間都在哭了,哭到讓我覺得有點疲乏,輔以部分新演員有待加強的演技,看來導演對「哭」這道工法的拿捏,確實還有待進步的空間。
劇情以老郭這個角色輻射出去,進而帶出檳榔西施小雯(鄭宜農Enno Cheng飾演)及女大學生純純(房思瑜Serena Fang飾演)這兩個角色。感覺像是以一條故事主線牽出兩條附屬支線,只可惜導演太著重在老郭與小雯這條線,相對犧牲掉純純這條可以多加發揮的支線,最後讓純純成為跟全片結局不甚相關的棋子角色。既然編導都在這角色上花費心思,最後卻又草草給她了結,那我反而覺得純純這條線不要也罷,這是我對角色刻畫感到最可惜的地方。也因為不耐推敲的1+2條線,使得劇情焦點有些模糊,故事自然也就有點鬆散不集中了。整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或許就在蔡振南他老薑的演技,以致通篇看來真不由得輕嘆一聲,而非淚流滿面。
片長:111min
年代:2009
日期:2009/11/02(一) 13:00
地點:信義威秀影城(試片)
評價:6
《蒙特婁校園屠殺事件簿》Polytechnique
《蒙特婁校園屠殺事件簿》(Polytechnique)取材自1989年魁北克理工學院的真實事件,經過創作者部分真實,部分杜撰的改編方式,講述一個具有反社會行為的年輕男孩,在他寫完遺書之後,決定持槍到校園進行屠殺,屠殺他所謂「大女人主義」的女學生們。等到他自認完成任務,最後開槍自盡。
導演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試圖以一則震驚社會的新聞事件去跟觀眾溝通,但並不急著為誰發聲,反而是透過影像去創造思考空間,讓觀眾從影片有限的格局及視野當中,自然而然體悟其中的人性幽微。簡單的故事主線,如果要談深一點,更可擴大談到加拿大槍枝氾濫、主角的人格扭曲及反社會行為。如要接著過度解讀,更可將這位殺手比作視女性為卑微之物的極端沙文主義份子;反之則是極度恐懼女性的男同性戀者,相信每位觀眾看完電影都會各有解讀。但如果要彰顯本片優點的話,還是必須擺在整部電影的「表現形式」上面。
一如葛斯范桑(Gus Van Sant)那部描繪「科倫拜高校殺人事件」的《大象》(Elephant),兩片同樣選擇用「時空交錯」的解構式敘事手法,透過殺手、男學生、女學生等多方主觀視角去作分述,進而還原整段事件的真實面貌,更讓每個角色的生活背景都鮮明地呈現出來,彷彿每個角色都是拼圖中的一小塊,隨著拼湊原本解構的劇情,進而還原整幅拼圖的原始樣貌。本片更輔以沈靜內斂的黑白影像,淡化血腥所予人的不適之感,既冷靜又冷冽,而用無對白的畫面去代替語言,更展現讓人震撼的視聽效果。整體而論,本片有趣的形式早已凌駕劇情之上,獨立觀之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只可惜有《大象》近乎完美的影像表述珠玉在先,如果硬是相互較勁,本片還是無法與《大象》那股死亡與詩意並存的絕望氣息站在同一高度並論。
片長:77min
年代:2009
日期:2009/11/02(一) 15:20
地點:信義威秀影城(試片)
評價:7
- Nov 14 Sat 2009 00:00
[2009金馬影展]影片短評Part1:《小豬撲滿的願望》《眼淚》《蒙特婁校園屠殺事件簿》.....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