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影片:《夏日時光》《鬪茶》《夢遊冰雪地》《愛情十八克》
觀賞時間:2008/07/06(日)
短評撰寫:小智
《夏日時光》Summer Hours
本片法文原名《L'Heure d'été》,可以稱作「夏日時光」,但也存在「夏令日光節約時間」此另外一層涵義。藉由寒冷冬天的消逝,轉變為和煦陽光的溫暖夏日,更也藉此表達對生命以及家族歷史的無盡延續。影片關乎親情、關乎生命,雖然沒有高潮迭起的激昂劇情,卻也流露毫不矯飾的濃厚人情。人情不僅表現在片中兒女對父母的不同見解,更也表現在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諒解上面。
影片以高度寫實筆觸,淺淺繪製出一幅大家庭的悲喜風情圖像。觀影當下,不禁讓我聯想起俄國寫實主義大師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的劇場名作《櫻桃園》(The Cherry Orchard),同樣有其類似的劇情架構:先是以溫暖熱鬧作為開頭,等到了最後再以憂愁哀傷作為終局;接著輔以兩相近似的旁觀者角色(男管家&女傭人),以他(她)們的雙眼,見證到一個大家庭的興衰與更迭。雖然在電影節映後座談之時,我曾向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提問過這個問題,而他宣稱並無刻意仿擬契訶夫這齣劇作,但我卻也暗自思忖導演應該拜讀過這齣名劇劇本,而在「潛意識」之中,完成了本片的劇情架構。
撇開我的猜測不談,本片確實在各方面皆有不錯之表現。雖說奧塞美術館這「贊助廠商」在片中的斧鑿痕跡過於明顯,不過以全片那流暢的剪輯運鏡、明快的節奏運行、細膩的人性表現,再加上無比舒服的悠揚配樂,因而完全掩蓋住過度惱人的置入性行銷缺點,也成功引領觀眾體驗片中的悲喜交歡,深觸人心也讓人難以忘懷。
觀賞地點:中山堂
電影評價:7.5(10)
《鬪茶》Tea Fight
觀影之前並沒做太多功課,因而單純以為本片應該是部還不錯的「國片」,但直到觀影時分,看到片中日本資金,日本演員,以及泰半的日文發音,才赫然驚覺本片頂多是部「一半一半」的國片。影片故事其實還滿簡單,簡單到兩三句話就可以說完。劇情試圖以輕鬆愉悅方式,來表達「一切戰端皆由『心魔』而生,唯有戰勝自己的心魔,和平才能應運而生」之概念。故事立意其實良善萬分,觀影初期便讓我於沉醉在片中高質感的山水動畫、精緻的畫面構圖,以及優美的浪漫色調之中。不過,或許導演王也民(Wang Ye Ming)是劇場出身,抑或在他首部劇情長片之中存在過大野心,雖可看出他試圖在某些段落加進劇場化之實驗手法,來讓整部電影充滿前衛的視覺藝術感覺,但等影片行進大約四十多分鐘之後,竟讓我的專注力開始分散,感覺劇情越來越過度刻畫,以至於開始說教煽情,開始超脫現實,甚至也越來越不合乎邏輯。也因為影片的過度修飾,讓我開始意興闌跚,越覺疏離,再加上「虎頭蛇尾」的劇情瑕疵,或許本片還有太多可以改善的進步空間。
觀賞地點:中山堂
電影評價:4.5(10)
《夢遊冰雪地》My Winnipeg
延續導演蓋馬汀(Guy Maddin)一貫喜愛的迷離、後設與實驗風格,這次他再度以及自身出發,對其家鄉溫尼伯進行一連串私密的親暱書寫。在滔滔不絕的夢魘式旁白,以及迷幻難解的黑白畫面質地之下,本片的可解讀性雖比上一部《心靈烙碼》(Brand Upon the Brain!)還要來得高,但在某方面還是存在難以閱讀之弊病,以至於觀賞本片確實需要極大耐心。
觀賞地點:新光影城一廳
電影評價:4(10)
《愛情十八克》18 Grams of Love
新加坡電影總是流露一股清新的草根氣息,本片當然也不例外。劇情試圖以戲謔方式,來探討愛情的本質與定義,以及男女雙方面臨感情與生活時的困境。輔以天馬行空的意淫幽默、鮮明的人物形象、喜感的表演方式、鮮豔的視覺風格、誇張的配樂與敘事結構,來讓整部電影十分俗爛,卻又俗爛得夠力也夠讚,因而讓整部電影十分足觀。
觀賞地點:新光影城一廳
電影評價:7(10)
- Jul 12 Sat 2008 00:00
[2008第十屆台北電影節]2008/07/06(日)觀影短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