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閱讀恐懼者的速效靈藥
《追風箏的孩子》
The Kite Runner
文∕小智

(
本文前五段內含大量無關電影的廢言,不喜閱讀者請速速跳至第六段,以免傷眼)

         宋代學者黃庭堅曾說過:「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乏味。」閱讀,不僅充實了人們瀕臨匱乏的心靈,它更也是一門生活藝術。透過閱讀,人們開始從文字當中理解自我,治療自我,進而救贖自我。以閱讀作為汲取心靈養分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其中又以閱讀「文學小說」是為最大宗。

         雖然我並不覺得自己面目可憎,但很可怕的一點,是我卻認為自己是位「恐懼閱讀小說」之人。雖然我沒事就會去書店晃晃,但每當進到書店,看到林林總總的文學書籍躺在架上,就是誘發不了我太大的興趣。縱使有的封面華麗浮誇,浮誇到有如對你下蠱一般想要讓你拾起翻閱,但對我就是免疫;縱使有的封面樸實無華,無華到像是白紙一般毫無妝點,於是更是讓我對之視而不見,迅速與其擦身而過,連讓它對我熱情招手的機會也不給。不過,說自己恐懼小說其實有些言過其實,我還是會閱讀小說的,不過我只接受不需花費太多時間的「短篇小說」。夏目漱石的《夢十夜》,抑或張愛玲的《色.戒》,我都讀過,酣然而暢快。但我真的無法接受浩瀚如海的「長篇小說」,一方面是自己沒什麼時間可以跟這些書籍纏鬥,另一方面更是自己的「惰性」使然。於是面對長篇小說,尤其是那種沒有插圖只有文字的長篇小說,更是使我驚恐。看著書中密密麻麻的文字,竟讓我感覺像在看咒文!恐懼、害怕、不耐之情也因此油然而生。看著看著,便讓我天旋地轉,精神耗弱,終至闔上書冊,丟之而後快。於是,我寧願去做些其他我想做的事,或是多觀賞幾部電影,來取代我閱讀長篇小說的時間…

         兩年多前,我與好友同遊一間看似十分「破爛」,卻又短小精幹,尤其還可以跟老闆討價還價,不喜歡更可以退費的「××書店」。看到地上堆放著一疊疊的新進長篇小說,說實話我又頭暈了,但我還是勉強拾起一本來信手翻閱。讀著讀著,「
為你,千千萬萬遍」一句話進入眼簾,映入我的大腦皮質。我於是思忖,這本小說的文字雖然簡單,但怎麼好似有股魔力一般糾結住我的心靈?難道是這本小說的巫術過激,終於對我下蠱成功了嗎?好像也不是這樣。我於是繼續翻閱,但我那可怕且略帶強迫症的恐懼心理,還是命令我只讀到約五十多頁,便趕緊翻到最後閱讀結尾,作出了最不美麗的閱讀了結。但這本小說確實令我印象深刻了好一陣子,心頭不斷縈繞著那句煽情不已的「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本小說,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

         對於我這種患有「長篇小說恐懼症」的人,得知小說即將改編成電影,實在像是接收到一則天大的喜訊啊!這代表我只需花費將近「兩小時」的時間,便可以取代掉這「四百多頁」的文字轟炸。接著再查閱影片導演,哇嗚!這不是曾經執導過《離魂》(
Stay)與《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的馬克佛斯特(Marc Forster)嗎!個人十分喜愛這位導演的敘事功力,不僅是因為《離》片的剪輯與結尾處理手法讓人印象深刻,就連《口》片那麼「明白」的電影,也能給他處理到熔「藝術」與「後設」質感於一爐,直接就可以對他比大拇指了啊!或許馬克佛斯特近來幾部影片較為重視「形式」與「炫技」,但確實早已名列我心目中「優質導演」的其中一位了。

        好了!如果各位從文章一開始看到這邊,我真的很感謝各位願意花費這麼多時間來看我以上一千多字的廢言。也因此,我終於要進入主題,來談談
《追風箏的孩子》這部電影了。

         憑藉我對小說那「片面」且「粗淺」的記憶,來觀賞這部電影,我必須很不安卻也很高興地表示,這部電影真的是「閱讀恐懼者的速效靈藥」。不安的原因在於我並沒有閱讀完整本小說,於是在這邊放肆談論這部電影,立場似乎有些不穩;但高興的原因,則在於這部電影真的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把小說「大概」的情節很有「誠意」地烙印在膠捲之上了。也由於暢銷小說的加持,使得影片取得先天優勢,不至流於難看的窘境。但如果真的必需抱怨,也只能說影片看似有了大概的「骨架」,卻欠缺了構築細膩情緒與情感的「血肉」。也因此可以得知,為什麼小說讀者在本片在上映之後,對本片大肆撻伐的原因了。

         小說以簡單卻極富力道的文字,細膩刻畫出阿米爾
(Amir)哈山(Hassan)之間的主僕之情,以及阿米爾與他父親之間綿密的親情糾葛。小說中的人物,除了在歷史洪流中隨波逐流之外,更展現出「愛」與「贖罪」這些偉大的母題。社會壓迫、種族歧視、國家戰亂、至親逝去,終至嚮往和平生活,種種沉重且煽情的題材,小說無一不包。但電影只做到了「點」,卻無法兼顧「線」與「面」。不過這也不能責怪編劇,畢竟影片的放映時間並非五六小時,電影除了把小說中的文字世界給具象化之外,如果還要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完整鋪陳故事,本來就顯得困難重重,極易掛一漏萬,也因此複雜且厚重的小說表現,在電影裡無法發揚光大,無法挖掘到那個深度,終至自曝其短,犧牲掉劇情之外,也犧牲掉角色的刻畫與情感。

         對我來說,感覺編劇與導演怎麼像是在壓抑自己的情緒,很理性,也很克制地「淡化」了小說中許多「看似」應該要煽情的段落,而讓整部電影在迅速的情節推進之下,顯得有點樸實,有點平淡,甚至沒有什麼高潮起伏。影片乍看之下很通順,但仔細想想,卻又感覺少了些什麼東西。此外,不論是小說或是電影,阿米爾父親這角色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但影片卻暴露了這角色許多嚴重的缺點,而讓這角色過度單一、表面到似乎只有一種情緒表情。也或許可以說,這部電影大概是拍給沒看過小說的觀眾看的吧
(一部份就是在指射我)

         有時候我又在想,本片如果讓阿富汗人來拍會不會更好?畢竟小說作者是阿富汗人,演員也是阿富汗人,對白更也是以阿富汗主要語系為主。但我並不是說馬克佛斯特導演得不好,他在這部電影裡看似以質樸為底,而放棄了過度的形式與炫技,除了片中某幾個段落的處理略具可觀性之外,演員的調教也看出了導演本身的自信,尤其是飾演年幼哈山的演員亞曼德康瑪姆查達
(Ahmad Khan Mahmidzada),他自然且不造作的演技,也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每當聽到片中不熟悉的語言,再看到螢幕上的英文翻譯字幕,就是讓我感到好似在觀賞從阿富汗引進而來的電影,是種很奇妙的感覺。

         說了這麼多,我本身還是肯定這部電影的,因為我早就知道翻拍電影總是很難突破原著小說,而以此種心態來觀賞電影,因此我還是滿意。至少這部電影最大的貢獻,是幫我省下閱讀四百多頁小說的時間,能讓我再觀賞更多其他的好片。如果有誰也跟我一樣患有「長篇小說恐懼症」,我倒是頗推薦您來觀賞這部影片,因為好萊塢的電影工業,總是「為你,千千萬萬遍。


●●
《追風箏的孩子》電影海報●●


★★《追風箏的孩子》電影資訊★★

英文片名:The Kite Runner
美國上映日期:2007/12/14(限定地區)
台灣上映日期:2008/03/07
國別:美國
類型:劇情
發音:英文、普什圖語、烏爾都語、俄語
片長:125min
發行公司:夢工廠()UIP(
)
導演:

馬克佛斯特Marc Forster (德國籍,1969/01/27出生)
2000【破碎之夢Everything Put Together
2001
【擁抱豔陽天Monster's Ball
2004
【尋找新樂園Finding Neverland
2005
【離魂Stay
2006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編劇: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
(原著小說)
大魏畢諾夫David Benioff (小說改編)


演員:

塞奇里亞安布拉赫米 Zekeria Ebrahimi
  飾演Young Amir
(
阿富汗籍,1996年出生



亞曼德康瑪姆查達
Ahmad Khan Mahmidzada 
飾演Young Hassan
(
阿富汗籍,1994年出生



卡力阿達拉
Khalid Abdalla
 飾演Amir【聯航93 United 93
(
蘇格蘭籍,1980年出生


阿托莎利奧妮
Atossa Leoni(右)
  飾演Soraya【美利堅何其美麗America So Beautiful
(
德國籍,198302月出生

●●小智觀影備註●●

觀賞時間:2008/03/10()15:40
觀賞地點:國賓影城@微風廣場

電影評價:7(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智 的頭像
    小智

    【小智的電‧癮‧強迫症】

    小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